[瀬戸のテーマ] 拾元膠紙小計劃

拾元膠紙小計劃
計劃資料
  起始日期:二零零八年中的某一天
  定案日期: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三日

  結束日期:二零一零年中的某一天
  計劃起源:看著一張拾元膠紙約一分鐘後的突發奇想。
  計劃目的:打發時間。
  計劃目標:據說是希望把香港所有拾元膠紙收集回來,屬不可能的任務。
  參與人士:小弟以及小弟身邊的自願人士。


核心人物
  名稱:瀬戸パース
  自稱:小弟
  身分:ヒマ星人(空閒星人)
  成份:50% 御宅族
     50% 繭居族
  職業:不明

紙幣資料
  全球最早的紙幣始於北宋時期。
  史書記載當時已有私人發行的紙幣『交子』,類似現代的銀行支票, 憑票付銀。由官方發行的『關子』和『會子』,便是世界上最早由官府發行的紙幣。

  至於香港的紙幣,可以追溯到 1845 年。而由政府認可的紙幣,於 1935 年的貨幣條例頒佈後,由有利銀行、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(即渣打銀行)以及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三家發行。
  日治時期,市場通用貨幣只有一種,就是日本軍票。直至重光後,香港貨幣才恢復發行。
  時至今日,香港市面流通的紙幣有十元、廿元、五十元、一百元、五百元以及一千元六種。

拾元紙幣
  在港幣顏色開始規律化的 1970 年,拾元紙幣的顏色定為綠色,所以亦有『青蟹』之俗稱。
  到 1994 年,十元硬幣正式發行。在香港回歸之前,金管局有意以十元硬幣取替『青蟹』。
  到 2002 年,已停止印製『青蟹』,金管局亦發行新的拾元紙幣,市民對新鈔毀譽參半,立即多了一個代名詞:「花蟹」,亦有人謔稱為「公仔紙」。
  同年,警方所檢獲偽造拾元硬幣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,首季檢獲數字達 16 萬枚,比去年增幅三倍。
  到 2007 年,該年所檢獲的偽造拾元硬幣亦有 7 萬枚之多,相比起偽造拾元紙幣嚴重得多。因偽造問題嚴重,澳門及內地的商戶,甚至交通工具營運商等,亦拒收拾元硬幣。當年曾一度傳出金管局停止發行拾元硬幣的消息。
  同年三月十二日,『試驗發行拾元塑質鈔票』獲得通過。
  同年七月九日,拾元塑質鈔票正式流通市面,市井間稱之為『膠蟹』。鈔票上的發行日期為二零零七年四月一日,正面有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以及金融管理專員任志剛的簽署。
  同月,由於原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獲委任為政務司司長,財政司司長由曾俊華擔任,所以在新印製的『膠蟹』亦須更新。新版的『膠蟹』發行日期為二零零七年十月一日,正面的財政司司長亦為曾俊華的簽署。
  到 2008 年頭,因小弟不喜歡『膠蟹』這個沒有品味的名字,所以決定另改一個含深厚意義的名字。以歷史上最早發行的紙幣『交子』同音,為這張香港第一次發行的塑質鈔票命名,叫作『膠紙』。

拾元年代紀
  大棉胎:於1927年10月至1959年2月間發行的滙豐銀行10元紙幣,因尺寸較大而得名
  火燭鬼:於1931年7月至1956年12月間發行的渣打銀行10元紙幣,因鈔票中有一羅馬兵及鈔票主色調為紅色而得名
  紅鎖匙:於1959年4月至1970年間發行的渣打銀行10元紙幣,因鈔票中有鎖匙圖案及鈔票主色調為紅色而得名
   綠屋:於1970年1月至1977年1月間發行的渣打銀行10元紙幣,因以綠色印刷,鈔票中的舊渣打銀行大廈又像小屋一般而得名
  大鯉魚:於1980年1月至1981年1月間發行的渣打銀行10元紙幣,因鈔票中有一鯉魚及尺寸較大而得名
   青蟹:於1985年1月至1992年1月間發行的滙豐銀行10元紙幣,因鈔票以綠色為主色調而得名
   花蟹:於2002年7月至2005年1月間發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10元紙幣,因鈔票圖案比較花而得名
   膠蟹:於2007年4月至2007年10月間發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10元紙幣,因鈔票是以塑膠製造而得名

滙豐銀行於1927年至1958年間發行的10元紙幣,俗稱『大棉胎』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渣打銀行於1929年發行的10元紙幣,現時相當罕有
渣打銀行於1931年至1956年間發行的10元紙幣,俗稱『火燭鬼』 渣打銀行於1962年至1970年間發行的10元紙幣,無日期,俗稱『紅鎖匙』
渣打銀行於1977年發行的10元紙幣 滙豐銀行於1985年至1992年間發行的10元紙幣,俗稱『青蟹』


收集狀況
  截獲日期:2009 年 6 月 15 日

總數
收集數量
109
141
250
最早號碼
AA516427
CS072722

最終號碼
CQ619456
HB282271

各英文首字頭的數量
48
48
45
45
16
27
43
60
60
34
34
12
12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[教學]一起來開發遊戲吧 - Unity C# 基礎

[瀬戸のテーマ] HTC Desire 最強體驗(S)預告